白芍基地

分享
微信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贴吧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是常见中药材。以下为详细介绍:
形态特征:芍药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光滑。叶互生,为 2 回 3 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花大,单生于花茎分枝顶端,花瓣白色、粉红色或红色等。蓇葖果,种子圆形或长圆形,黑色或黑褐色。
产地分布: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山东等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耐寒能力,不耐强光直射和积水,适合在阳光充足、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中生长,忌连作。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现代研究证实,其还有抗肝肾损伤、抗脑缺血、镇静、抗抑郁、调节胃肠功能、调节免疫、抗炎、镇静解痉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一般用量 5 - 15g,大剂量可用至 15 - 30g 。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等虚寒证者、妇女虚寒型月经不调者、气虚自汗及阳虚汗出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反藜芦,不宜与藜芦同用;也不宜与降血压药、强心苷类药物、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
炮制方法:常见有炒白芍、酒白芍等。炒白芍是取净白芍片炒至微黄色;酒白芍是用黄酒喷洒净白芍片,稍润后炒至微黄色。
此外,还有萝藦科鹅绒藤属的植物也叫白芍(学名 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 ) ,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圆柱状灰黑色。其多生于海拔 1500 - 2800 米的山地、溪谷疏林中或山坡路边,产于安徽、浙江、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枝、叶含毒质可制成粉剂防治农业害虫,根部毒性猛烈,有祛风除湿、解毒镇痉功效,可用于风湿骨痛、风疹搔痒、癫痫、狂犬咬伤、毒蛇咬伤等,用法为 1 - 3 钱,水煎或入丸、散剂服 。但一般提及的中药材白芍多指毛茛科芍药的干燥根。
分享白芍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分享一些关于白芍的古代医书记载白芍的市场价格行情走势
联系我们
产品详情
白芍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用途广泛,既可单独入药,也能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下是关于白芍的种植及药用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一、选地整地


  1. 选地
    白芍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环境中。优先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或壤土,避免在低洼易涝、土壤黏重以及盐碱地种植。同时,前茬作物以豆类、禾本科作物为宜,不宜选择曾种植过芍药等根类药材的地块,以防连作障碍。

  2. 整地
    在选好的地块上,先将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深耕,深度约为 25 - 30 厘米,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结合深耕,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000 - 3000 千克、过磷酸钙 50 - 60 千克、硫酸钾 20 - 30 千克作为基肥,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最后耙平做畦,畦宽一般为 1 - 1.2 米,畦高 15 - 20 厘米,畦间沟宽 30 - 40 厘米,以便于排水和田间管理。

二、种植方法


白芍生长于海拔 1000 - 2800 米的山地林下,喜温暖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不耐高温和水涝,栽后 3 - 4 年可收获。

  1. 种苗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根系发达、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白芍种苗。一年生种苗根系较为幼嫩,成活率相对较低;三年生以上种苗虽植株较大,但易出现老化现象,影响后期生长和产量。因此,一般以二年生种苗为宜。

  2. 种植时间
    白芍的种植时间以秋季 9 - 10 月为宜,此时气温逐渐降低,土壤温度仍较高,有利于种苗根系的生长和伤口愈合,为来年春季的发芽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3. 种植密度与方法
    按照行距 50 - 60 厘米、株距 30 - 40 厘米挖穴,穴深 15 - 20 厘米。将种苗放入穴中,使根系舒展,然后覆土压实,覆土厚度以超过芽头 2 - 3 厘米为宜。种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以促进种苗与土壤紧密结合。

三、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白芍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中耕宜浅,避免损伤根系,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除草时要注意将杂草连根拔除,防止杂草再生。

  2. 追肥
    白芍生长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还需进行追肥。在春季萌芽前,每亩追施尿素 10 - 15 千克,以促进茎叶生长;在花蕾期,每亩追施磷钾肥 20 - 30 千克,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每亩施入有机肥 1000 - 1500 千克,以补充土壤养分,增强植株抗寒能力。

  3. 浇水与排水
    白芍耐旱性较强,但在生长期间也需要适量的水分。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田间积水,以防根系腐烂。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要加强排水管理,确保田间不积水。

  4. 摘蕾
    对于以收获白芍根为目的的种植,在花蕾出现后,要及时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摘蕾宜在晴天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

  5. 病虫害防治
    白芍常见的病虫害有灰霉病、锈病、根腐病、蛴螬、蚜虫等。防治病虫害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病虫害侵染源。发病初期,可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如灰霉病可选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选用 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四、药用价值


白芍的干燥根是常用中药材,味酸、苦,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此外,现代研究表明,白芍还具有调节免疫、抗炎、镇静、镇痛等作用。

白芍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其药用品质受到众多用药人和种植基地的高度重视
白芍 (2).jpg